
其实在2020年10月17日,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(以下简称“《未保法》”),修订后的《未保法》于2021年6月1日就已正式生效实施,值得注意的是,该法中新增了“网络保护”专章。另外,在今年9月,国家网信办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》,在该意见中,“严格未成年人网络保护”被列为重点任务。由以上政策文件可见,国家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极为重视。但是,我们也要意识到,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不能只靠国家,我们应该建立对未成年人的多主体的网络保护体系。
所谓多主体,包括国家、社会、学校和家庭等传统主体,包括网信、公安、文化和旅游、新闻出版、电影、广播电视等专门国家机关,也有网络游戏、网络直播、网络音视频、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网络产品提供者等特定主体。在众多主体中,家庭主体至关重要,《未保法》中就强调监护人要对未成年人上网起引导和监督作用,那么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和监督孩子上网呢?

首先,家长要提升自身网络素养,指导孩子正确上网。在孩子上网的过程中,家长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,要主动和孩子交流对网络信息的看法 ,让孩子意识到网络信息并非都非都是对的,培养孩子对网络信息的思考能力。其次,家长要管理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。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弱,容易对网络上瘾,因此,家长需要注意管理孩子的上网时间。作为家长,我们不能以粗暴的方式完全制止孩子上网,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应该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,给孩子安排一定的上网时间。要让孩子意识到,网络只是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,而非全部。另外,家长还要起榜样作用。家长要对网络有正确的态度,并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。如果家长自己沉迷网络,孩子可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。家长还可以采取技术手段保障未成年人上网安全。家长可使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守护孩子上网安全,合理监督孩子上网,防止孩子沉迷网络。
1900年,梁启超先生写了《少年中国说》一文,提出“少年强则国强”的观点。的确如此,孩子,是国家的未来,民族的希望。他们的成长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,阳光守护也是其中的一员。阳光守护可帮助家长实现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健康的监督和引导,给孩子更好的网络保护。